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文体频道  >  电影电视  >  电视
搜 索
《信中国》诵杨开慧家书 论英雄宣传创新
2018-04-09 14:12:29 来源:网易娱乐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网易娱乐4月9日报道 大型人文艺术类节目《信中国》诵读杨开慧家信一举激发网友论战,不仅使节目话题在网络上霸屏,而且引发了中国台湾媒体的报道。

  央视推出的大型人文艺术类节目《信中国》以信为载体,选取了建党至今近百年来共产党员的书信。节目播出以来,收获了网络刷屏加爆屏的关注,在群众和业内都有着极佳的口碑,得到了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领衔助推,引发了中国台湾媒体的报道关注。这个爆款现象级的节目已然成为文化类综艺的扛鼎之作。

  4月5日,《信中国》第五期作为央视清明特别节目开播。其中,韩雪念读杨开慧写给毛泽东主席的一封情书,引起了网友们褒贬不一的激烈讨论。持正面态度的网友普遍认为:“这封信件,让我们更加真实、立体地认识到一个完整的杨开慧烈士。”然而持反面态度的网友认为:“这是对英雄烈士隐私的侵犯!”

  其中,有个别持反面意见的网友更是发表长评,阐述自己的观点,认为公开情书有损英雄、伟人形象,展示伟人、英雄隐私,有八卦之嫌。

  有网友跟贴表示节目组是有疏漏: “其实这种类型的节目有他好的一面也有它不好的一面,他给我们现代年轻人有很多正能量,但是也许他没有考虑到英雄隐私这方面的问题。”这些网友认为,虽然瑕不掩瑜,但仍希望节目组能够好好改进,作为观众也还是会继续收看的。

  而中国人民大学家书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丁则发文力挺节目组:杨开慧烈士写给毛泽东的信抒发了一位妻子对于丈夫的深深爱恋和万般思念,感动了亿万观众。对于持反面意见的观众朋友崇敬和维护领袖、英雄形象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观点有些偏颇,对书信所反映的那段历史缺乏了解,对书信的本质属性和文化价值缺乏了解。首先,这批家书真实存在,反映了一段真实的历史;其次,家书把杨开慧还原为一个立体的人,使英雄的形象更加真实、丰满、可亲、可感;再者,家书是杨开慧、毛泽东伟大爱情的见证,是二十年代中国的一段佳话。

  针对网友提出的英雄著作权、隐私权问题,张丁也科普: “著作权的保护期是人去世后50年,发现家书时已经过了50年,而且家书已经专业人士整理,公开发表,成为研究党史和革命史的公共文献,已不存在侵犯著作权的情况。其次是隐私权。隐私权是自然人享有的一种人格权,人去世了就没有隐私权了。具体到杨开慧的这批家书,虽然涉及个人隐私,但是写信人和收信人均已去世多年,且书信内容早已公开,对他们没有不良影响,其后人也默许了,也就不存在侵犯隐私权问题了。”

  在正反双方的激烈讨论中,网友也纷纷留言: “ 以书信为内容,贵在真实,真实本身就有足够的力量。 ”更有有观众表示“站”张丁老师的观点,赞同诵读这样表达英雄们私人感情的信件很正常,让大众看到了他们可爱的一面,并且从著作权、隐私权等方面看来,公开信件并没有什么不妥。《信中国》将英雄、伟人的生活、思考、精神通过信件分享传递给观众,立意和出发点十分新颖积极,通过信件背后的故事所展示的英雄形象也更为立体可亲,以人为镜、以史为镜,才能明得失、知兴替。

  此番论战令中国台湾媒体继上回《信中国》 “大屏事件”刷屏后,再次报道了节目中杨开慧家书的内容与此番网友论战的观点,并又一次表示出了对这个节目浓厚的兴趣。由此可见,《信中国》是一档值得两岸三地观众共同收看、学习、思考的文化节目。

  这次争议不由得让人思考,英雄人物应该如何宣传,才能既传播出正能量的主流价值观,又让观众满意做到“零差评”?到底用什么样的方式对英雄人物进行宣传,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这是需要认真斟酌,细细研究,仔细打磨的。在当代信息、文化高速发展的社会现状下,对待英雄的观念也需要与时俱进。文化类节目的创新,相对于娱乐类节目的创新更加任重道远:更广泛地吸取观众的意见与建议,在思考与实践中继续制作优质的节目,引领社会的英雄价值观导向。相信《信中国》在此次论战后能一路高歌猛进,继续给行业内外带来不间断的惊喜。

责任编辑:迟灏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