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文体频道  >  今日焦点
搜 索
专访《人世间》导演李路:反映时代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
2022-03-17 07:53:50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褚晓亮、郎秋红、赵丹丹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艺术家就是要和自己较劲

  记者:我们都知道,在《人世间》之前,您有两部大火的剧,《人民的名义》和《巡回检察组》,许多人以为您会在反腐剧上继续发力,但您却没有选择自己熟悉的路径,而选择了《人世间》这样时间跨度长、拍摄难度大的年代剧,为什么?

  李路:此前我确实没有拍过这么长的剧。《人民的名义》和《巡回检察组》反映的都是现实中的一个横断面,聚焦反腐,时间点集中,我也确实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我这个人喜欢跟自己较劲,喜欢打破一些惯性。其实早在四年前《人世间》刚刚出版时,我就一眼相中。《人世间》的故事从1969年到2016年,既有爱情,又有社会关系,又有对中国社会过去四五十年的纵深思考。我认为“当下”是单面的,只有“纵深”才是多面的,所以拍起来很兴奋、很过瘾。这部剧以工人作为切入口,实际上展现的是社会各个层面,有机关干部、大学教师、诗人、导演、商人……这其中又以周秉昆为主要代表的平凡小人物作为主基调,任何时代都是以这些人为分母构成的,是他们真正地在用一砖一瓦建设我们的国家,我们应该去弘扬。

  记者:《人世间》以“光字片”展开,许多观众认为这部戏最大的特点是真实,各种对话、各种细节让人一秒入戏。剧组在“光字片”上下了不少功夫吧?

  李路:《人世间》是现实得不能再现实的作品,写的是我们自己,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兄弟姐妹的生活。这样的作品,真实是最重要的,因为你哪怕有一点不真实,大家都能看出来。创作的过程中,我受益最大的就是说真话,这样才能直抵人心、打动观众、引起热议。

  剧中“光字片”是城中村,但是现实中已经找不到完整的“光字片”了,剧组花了大量的精力构建“光字片”。我们找来了近200名建筑工人,在长春农博园的一个展厅里,按照设计图,高度还原出总面积8000平方米的“光字片”。有一些窗户、门、地板,都是从一些待拆迁的棚户区买回来的;地上的黑土,装了几十卡车,都是借的,用完了还要再还回去,黑土很珍贵;剧中的挂历,家具、电风扇的价格、收音机的款式等等都是一再考证过的,费了很大的劲。

  《人世间》拍完了,我本来是要把“光字片”留着,但是由于当时农博园马上要搞农业展,要卖辣椒和大蒜了,很多人会去参观、拍摄,为了不让我们的“光字片”提前曝光,只能忍痛把它拆掉了。但是没关系,长春市有关部门也一直在跟我沟通,将来“光字片”有可能另外选址复建。

  记者:《人世间》的故事里,人物众多,不论是周家三兄妹、周爸周妈、郑娟,还是“六小君子”、骆士宾、水自流等等,每一个人物都刻画得深入人心,每一个配角的演技都不“掉链子”,这是怎么做到的?

  李路:选演员是一个技术活,我主要看重这个演员本身的形象、气质、演技与我们剧里的角色是否有贴合度,如果贴合度很高,那么他就不用再去“演”,稍微调整一下就可以。剧中,无论是秉昆、秉义,周蓉、郑娟,还是周母、周父等演员,他们不用太费劲,就自带人物的气质。我们在选演员的时候要看清楚每个人自身的本质,不能被之前所塑造的形象“迷惑”。

  我认为一部剧的好坏,不光要看主要演员,因为他们一定能够演好,更要看群众演员,看远景,看周边搭戏的配角演得好不好,这是一部戏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每个细节不停加分、再加分,才能使一部剧的整体成色更好看。比如,《人世间》剧中开市委常委会,开会的不少人都是在长春找的群演,但他们不是普通的群演,往那儿一坐,真的就是开会的样子。

责任编辑:杨金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