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宇春
|
东北网6月22日电 据青年周末报道,近日,李宇春因“跨行作业”——给世界杯写足球评论而惹出“抄袭”风波。
据网友爆料,李宇春6月12日发表的球评文章涉嫌抄袭《新民晚报》记者晏秋秋的新闻稿,此事随即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李宇春的这篇不足600字的稿件是否构成抄袭?是谁挑起了这场风波?证据确凿还是没事找事?记者经多方采访后发现,围绕整个事件,炒作痕迹多多、疑点重重……
-抄肯定是抄了
——文艺学理论家语
-抄的级别翻两倍也构不成剽窃罪
——律师语
李宇春“抄袭门”:
裹着炒作外衣的娱乐事件?
“案情”始末:
是谁把李宇春拖下了水
最早爆料帖
为何“神秘”失踪?
李宇春在短短几天内身陷“抄袭门”丑闻,最早要溯源到6月12日,当日李宇春的世界杯专栏《小贝眼神难掩忧郁坚持梦想必有收获》在报纸上刊发,随后被人发现与前一天《新民晚报》记者晏秋秋所发表的《贝弧线从天而降万人迷魅力四射》一文有多处相似。
到了6月12日17:24,全国人气超旺的天涯“八卦江湖”论坛上已有名为《李宇春的球评涉嫌抄袭?》的帖子,但该帖子在标题后注明“转载”,很快就引发无数李宇春粉丝和网友在下面跟帖热烈争论。
但奇怪的是,记者在网上始终没有找到发现这一惊人猛料的原帖。最早刊发此消息之一的《东方早报》记者李云灵告诉记者,她是在网上发现该事件,只是她看到的帖子里已经有晏秋秋本人的回应内容。
而晏秋秋所在的《新民晚报》是在6月14日将该事件作为社会新闻刊发,报道此事的记者吕剑波告诉记者,他最初是在新民晚报自己的网站论坛上看到“报料帖”,而后他也竭尽所能试图寻找到原帖,但始终没有找到。“其实,我和《东方早报》应该是同时发现的,只不过我们是晚报,当天中午截稿来不及了。”
究竟是谁,
逼“被抄记者”表态?
引发吕剑波报道此事的则是一个ID为“faye”的网友在《新民晚报》的网站论坛发的帖子。6月12日晚20:51和20:52,这个“faye”在新民网海上论坛“德国风云”和“新民晚报报料区”两处发了同一份帖子:《李宇春抄袭新民晚报的球评》,其内容中没有任何评论性语言,仅罗列出李宇春球评与晏秋秋评论中的5处相似的句子。
大约10分钟以后,这个名为“faye”的网友又在晏秋秋的博客上留言:“李宇春抄袭您的球评”,下面则是原样拷贝新民网论坛上帖子的内容。而正是这个留言让晏秋秋有所回应,并因此引发玉米和非玉米们更高昂的热情。
吕剑波回忆起当日的情形,一边在电话那头详细告诉记者,一边还打开电脑寻找他当时搜索过的原帖:“faye是在晏秋秋的一篇博客文《小小罗式的悲哀》中留言的。”
吕剑波还细心地指点记者翻到该博客文留言第5页,“从这里开始,然后晏秋秋就很简短地回了他的话。他说:‘超女比赛,李宇春唱了别人的歌,但她唱出了自己的味道’,就因为这句话惹出了麻烦,两派网友都跑到他的博客上。可能晏秋秋的这段回答比较模棱两可,隐隐让人感觉到里面有些话没讲出来。而那些网友,觉得你一个当事人,说的话这么模棱两可,就都不满意。两派人就在他的博客上吵,有人就说:你站出来,说一句准话。应该就是那天晚上,晏秋秋又写了一篇博客《感受玉米的热情》,这之后网友的混战才稍微停下来些。”
《感受玉米们的热情》一文发表于2006年6月13日15:27,也就是在这篇“有个准话”的博客文中,晏秋秋明确表示:“李宇春不是抄袭”,而是“借鉴”。随后这篇博客文中的文字被全国各大媒体广泛引用,作为被“抄袭”的当事人的“官方”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