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文体频道  >  今日焦点
搜 索
《迪迦·奥特曼》播出21周年 特摄片的时代烙印
2017-09-07 16:52:35 来源:东北网综合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哥斯拉》诞生始末

  严格来讲,日本特摄史上第一部影片是1944年拍摄的《夏威夷·马来海海战》。《哥斯拉》是实际上代表日本特摄的第一部作品。1954年发生的“第五福龙丸号事件”是第一部特摄电影《哥斯拉》诞生的其中一个诱因。

  怪兽之王哥斯拉的出现,让日本民众终于从“信仰虚脱”中解脱出来。在这个被架空的虚构世界中,人们对于勇敢、正义的天性爱好得以满足。经历了战后长期缺乏物质条件的生活后,银幕上的怪兽以及规模宏大的毁灭性画面让日本民众大为震撼。横行无忌的“哥斯拉”让人们内心中潜藏的破坏欲得以释放和发泄,并使战后消失殆尽的英雄主义重新回到大和民族。《哥斯拉》中虚构的“正义战士”,成为当时日本人(至少是儿童)心中“民族英雄”的替代物。

日本东宝电影公司的《哥斯拉》于1954年11月3日在日本公映。

  1954年《哥斯拉》诞生后,日本人对英雄主义之一文化的需求并未减退。《哥斯拉》只是提供了一个解决矛盾的手段,并不能消除矛盾。

  “怪兽电影”一度成为日本银幕上表现大规模破坏性画面的唯一特许。但“怪兽电影”有一个致命缺陷,就是其数量无法满足观众们的长期需求。《哥斯拉》诞生后,由于特摄制作经费巨大,并且受技术影响制作周期长,每年国内只公映1~2部特摄电影。这显然无法满足观众们的胃口,导致了数量与观众需求的矛盾。而且,“怪兽电影”着重表现激烈战斗场面,对英雄刻画不足。观众们迫切需要能够在数量和内容上有所突破的特摄形式。

月光假面

  电视特摄的诞生

  1958年2月24日,由著名文学家川内康范原作的《月光假面》被搬上银幕,成为日本史上第一部特摄电视连续剧。《月光假面》的上演标志着一个能够解决对“英雄主义”的追求与影视作品不足这个矛盾的有效手段出现。从此之后,电视特摄开始进入人们生活,成为了一种“群众喜闻乐见”娱乐方式。随着特摄的发展越来越,不少观众希望能寻求一个《哥斯拉》中的火爆场面和《月光假面》中深入刻画的“英雄”中寻找一个结合点。人们对特摄的要求已经从简单的“英雄主义”追求到对“英雄”的充分表现,使得矛盾的主次方面发生转化。

奥特曼和假面骑士

  《奥特曼》和《假面骑士》

  作为日本特摄界最具代表性的两个系列作品,奥特曼系列和假面骑士系列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高峰和人们对社会的理解,同时也将其时代中诸多矛盾暴露无疑。1966年播出的《奥特曼》和1971年播出的《假面骑士》完美的解决了当时的特摄核心矛盾,不但满足了人们对“英雄”的追求,同时也将战斗场面和“反侵略”这两个次要矛盾得以解决,使得英雄形象充分刻画。

  1966年7月17日,让观众们盼望已久的英雄奥特曼终于在日本TBS电视台放映。剧中的主角奥特曼是来自一个遥远星球的外星人,而其对手是各种各样的怪兽和宇宙侵略者。而奥特曼是一个有着40米身高和35000吨的巨人,并且拥有各种各样的本领以及弱点----只能活动3分钟,完全符合一个英雄的要求。剧中不但描绘了“奥特曼”这个英雄形象,并且展现了其余怪兽和宇宙侵略者战斗的激烈场面,满足了广大观众的要求。这种同时结合“英雄”和“怪兽”、并且每周上演一次的影片得到了极大的关注和收视率,并且让日本民众那种“反侵略”的心理得到极大的满足,不再在对战争题材影片的限制而过多抱怨。

  1971年4月3日,悲哀的改造英雄《假面骑士》在日本每日放送和NET两个电视台同时登场。与奥特曼不同,剧中的主角假面骑士是一个改造人,而其对手妄图统治世界的秘密组织修卡(纳粹的残党)和其派出的各种怪人(或称为改造人)。假面骑士有着和一般人大小的身体,但是具有超越人类20倍的力量。和奥特曼一样,假面骑士也满足了观众对激烈战斗场面和“反侵略”的双重需求,完美解决了追求“英雄主义”和作品数量不足的矛盾。其在日本播放后对日本人影响很大,之后推出的各种周边多不胜数。

奥特曼

  值得一说的是,尽管在现在看来,日本的“国粹”特摄片在视觉效果上稍逊一筹,但在哥斯拉诞生的那一刻起,贯穿日本半个世纪的特摄剧,无论是哪一部都刻上了一个年代的烙印。1950年代的核危机引出的《哥斯拉》自不必说;1960年代从宇宙M78星云而来的奥特曼,无疑和当时美国号召人类征服太空,征服月球的时代精神相符,1969年从月球上带回石头,在第二年即被放到了大阪世博会上,成为最受关注的展品;1970年代,松下、日立、索尼等日本本土巨型跨国企业的兴起,于是主题是“反对邪恶企业”“反对无良企业家”的假面骑士出现了;至于1980年代,迎合着恐龙热,美国推出了《丹佛,最后的恐龙》,在《变形金刚》里,五只钢铁恐龙(淤泥、铁渣、钢索、嚎叫、飞标)成为了最受孩子们欢迎的角色,日本特摄片界则应景地推出了《恐龙特急克塞号》。各个时代,当红的消费文明,基本上都有该时代的浓厚印记。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财大气粗的好莱坞,电影人直到现在也对日本的特摄片念念不忘:前文所述的《哥斯拉》就在1998年登陆美国,《环太平洋》在北美市场的票房输了个精光,在东亚国家的居然一路飘红。导演德尔·托罗对日本特摄片文化的热爱在世界影坛声名远播,从某种意义上说,《环太平洋》完全可以看作这位超级粉丝写给“特摄片”的一封情书:尽管一般来说,“特摄片”的含义总有些粗糙、简陋的意思,至少跟好莱坞的特效大制作比起来,“特摄片”多少显得有些上不了台面。

  各个时代,当红的消费文明,基本上都有该时代的浓厚印记。

  日本特摄电影,从二战的“国策电影”中萌生,到战后,因应原爆事件的爆发式成长,到六零年代应景的奥特曼。然后,是七零年代,反商情节严重,抗议企业蔑视人性,孤独作战的假面骑士。

  我们可以看到非常明确是带脉络。

  這些特摄电影,其实正是日本人的民族精血。是因其国家社會的发展,冥冥之中,恰如其分的,适时的出現在历史上。当然,最终特摄不但是风行於日本国内,更走出国门,成为全世界共同的宝藏。

  (来源:知乎、看世界杂志、新浪)

稿件内容由东北网新闻频道制作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发或镜像,违者必究。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迟灏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