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涉嫌被抄袭与抄袭的两篇原稿
《贝弧线从天而降万人迷魅力四射》[晏秋秋]
贝克汉姆站在球前。
法兰克福球场内,一片寂静。(1)
这是英格兰首战第2分50秒,但是,德国世界杯,可能是小贝最后一届世界杯。(2)
他,必须证明自己。(3)
世界杯,对贝克汉姆来说,是伤心的记忆。
1998年,他倒地,他踢人,他得红牌,随后就是那闻名天下的标题《10头雄师,1个傻瓜》;
2002年,他惊讶于大罗在球队落后时,与裁判谈笑的轻松,他惊讶于小罗那脚惊天下的吊射;
2006年,贝克汉姆老了。在皇马,他已经数年未拿到锦标。在英格兰,希望特里或兰帕德出任队长的声音,不绝于耳,甚至,小贝在右边路的位置,也受到了小赖特、列侬的威胁。
曾经独步天下的“贝式弧线”,能帮助贝克汉姆,证明自己吗?
贝克汉姆将球放好,慢慢退了几步。
球场边,埃里克森正注视着自己的爱徒。上任以来,埃里克森与小贝共同进退。如果世界杯后,埃里克森不去皇马执教,那么,德国世界杯,就是师徒俩最后的合作了。
埃里克森的身边,是未来的英格兰主帅、前曼联助教麦克拉伦。前一段,麦克拉伦曾拒绝证实,小贝在世界杯后,是否继续担任队长。显然,麦克拉伦还要看贝克汉姆的表现。
起步,射门。
皮球带着强烈的“贝式弧线”,飞向球门。(4)
这道弧线是如此熟悉。小贝青涩时,“贝式弧线”帮助他中场吊门成功;成熟时,“贝式弧线”帮助曼联队,在1999年欧洲冠军杯决赛中,上演“惊天逆转”。
这道弧线,又是如此陌生。最近几年,尤其是贝克汉姆加盟皇马后,他头上的光环消失了。2004年欧洲锦标赛,贝克汉姆踢飞了两个点球……
熟悉的速度,熟悉的角度。贝克汉姆罚出的球,落到了球门前的“危险区域”。球迷们的眼神,死死盯住皮球。一名加拿大记者,发出了惊呼。
费迪南德起跳,球飞过了。欧文起跳,与对方后卫加马拉纠缠在一起。加马拉碰到了球,球直接飞进了球门。
算乌龙吗?多少有点勉强。因为加马拉的触球,并没有完全改变球的飞行方向。
算小贝进球吗?也有点勉强。因为没有队友的拼抢,没有对方后卫的失误,这个球要进去,难度很大。
只是此刻,贝克汉姆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了。他兴奋地冲向场边,兴奋到大叫。只用了4分钟,小贝就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大概,这是最美的弧线。
肯定,这是最好的证明。
《小贝眼神难掩忧郁坚持梦想必有收获》[李宇春]
从成都飞到上海,接下来的几天要赶拍广告。世界杯眼看就看不成了。
运气不错,导演选在白天拍,天黑之前就结束工作,很庆幸我赶上了晚上9点英格兰对巴拉圭的比赛。助理问要不要吃点东西,我说我们叫个火锅吃吧,说完便迅速地占据了房间看电视的最佳位置。
看到英格兰和巴拉圭的队员出场,看到小贝依旧掩饰不了忧郁的眼神,这一次,似乎还加了些沉重。我忽然有些莫名的紧张———德国世界杯极有可能是小贝的最后一次世界杯球赛,此刻他的心情,会是怎样呢?这是一块让小贝狂热的绿茵场,他在这里流过泪,流过汗,甚至流过血,相信即使很多年后,贝克汉姆这个名字始终是与这块绿茵场紧密相连的。
他站在球前。法兰克福球场内,一片寂静。(1)这是英格兰首战第2分50秒,他很清楚这可能是他的最后一次世界杯(2),他很清楚全世界的球迷与台上的威廉王子一样都在看着他。从1998年到2002年,世界杯对于他来说似乎是一场噩梦,而2006年,是他最后的希望。他,必须在这可能的最后一次中,证明自己(3)。
他将球慢慢放好,退了几步。起步,射门,一道熟悉的“贝式弧线”飞过(4)……看到电视屏幕上英格兰球迷欢呼,小贝和乔·科尔抱在一起欢呼,我这才反应过来,“球进了!”我紧紧地抓住助理的手臂,不知道下一句该说什么。
在这长长的八年时间里,他用那一秒钟,刷新了自己的世界杯纪录。
坚持自己最初的梦想吧,我们必定会有收获的,哪怕走到了最后。
编辑人语:
裹着炒作外衣的娱乐事件
事实上,李宇春涉嫌抄袭事件与不久前炒得沸沸扬扬的郭敬明抄袭案无论是从量还是从级别上都不可同日而语。李宇春抄没抄与抄了多少在法学专家面前其实很容易被界定,当然,也自有人会说,小偷也是偷,旺仔小馒头也是馒头。只是不管怎样,此事呈现出的更多疑点似乎不在“抄袭”二字上,但凡以爬格子为生的人都能看得出来,李宇春的这点“借鉴”在当今文坛的抄袭风中简直就是一粒尘沙。整个事件模糊脉络的蹊跷性则更让人觉得此事其实只是一起娱乐事件。